我们那地方也有多位作协会员,创作出大量歌颂地震的文章、诗作,并发表在本地报刊上,由于“羡鬼诗”太过耀眼,将他们的杂碎作品给掩盖了,好几位作者大叹晦气,发出“既生喻,何生亮”感慨。
那时网络已经兴起,“羡鬼诗”并未给作者带来如潮掌声,而是引来一片恶骂,这一骂,喊醒了不少人,作家群体开始反省,颂声一起,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经过去。
再后来,发生灾难事故,作家群体开始沉默,再没人敢火中取粟,个别不识时务者,颂声一起,立刻淹没在人们的骂声中。
19年底,武汉发生疫情,作家群体没有歌颂,保持沉默。不久,湖北作家方方挺身而出,以日记的形式,向外界传递封城后信息,一时洛阳纸贵,每篇日记阅读量以百万千万计,这是作家群体中,一个人以另一种姿态,第一次向人们传递相对真实的声音,这声音异常宝贵,如鸡鸣在黎明前叫响,声音虽然单薄,但震耳发聩,这是作家群体性进步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作家群体的进步离不开网络的倒逼。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写手,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作者的勇敢,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那些靠编审才能发表的作品,与读者渐行渐远。
也是,你的眼里只有编审没有读者,读者眼里也就没有你,要想让作品拥有更多读者,就得倾听读者心声。网络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开扩了人们视野,敲醒了沉睡的心灵。一个作家,如果背离真实,背离人性就会被人们抛弃,这是网络作者给作家群体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