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没评论过范美忠其人其事,没好话也没坏话。其实要是论起这事来,我比多数人的根据还多一点。 我以个人志愿者的身份在四川灾区呆过。去那里有具体任务,也捎带寻找自己关注问题的答案。面对废墟,见到迎来的灾民时,我都会问这里伤亡多少人,死伤的是什么人,当时死伤者在干什么。见到没倒塌的房子,我也问这房子属于谁,方便的话,我便进入危房看看结构、建材、家具毁损等情况。 有的村民带我们走走看看,告诉我们那座房子砸死了人,以及各种各样死里逃生的故事。这个简单的走访调查过程,有其他同行的志愿者作见证,对全过程都了解的,是网友染香。 面对大片建筑废墟,难免高估那里的人员伤亡。房子都塌了,自然会产生“被砸死的会很多”这个想法。而实际上,真实伤亡和由观感印象而来的估价有较大出入。在广大范围的农村灾区,虽说是房倒屋塌满目凄凉,但死在家里的人数并不多。
孩子死的多,因为那时多集中在学校里,加上学校建筑不能抗强震,悲剧就在所难免了。村子里不在校的孩子死的很少,在室外干活的青壮年没有危险,就是在家的老人死的也不多。这原因是,地震突发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就把房子震塌了,在房屋垮塌之前,在里面的人绝大多数都跑了出来,不知道躲避的小孩子,在当时都不会被身边的家人遗忘,都被抱出来了。 村里的人,知道需要出门躲避的,有应急行动能力的,基本都躲过了这一劫。在农村家中地震时死亡的,以这几种人居多:住房本是危房的;因上夜班在当天下午睡觉的青壮年(还有其他睡午觉的);病卧在床无法行动的;盲人和其他行动不便、反应迟钝的残疾人;走动困难的老人。这些人的死亡,大都和无人相助或家人来不及帮助有关。 作为“散户”的灾区群众,其救助他人的英雄模范事迹发生在强震之后,而不是发生在强震的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