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批语的浪潮不断,最为严惩的是1983年-1984年一段时间里,“三崛起”被当作逆流遭到严厉的批判,“程度不同并越来越系统地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和道路。” 在批语的浪潮中,青年诗人有过一段时间的静默,1984年底以后这股诗潮重新活跃,但北岛等创作产生了新变。他们最初创作中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有很大削弱,转移为对民族历史文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悲喜剧的审视,对诗的审美价值的追求更为自觉。更年轻的一代喊出“批倒北岛”的口号,摆脱朦胧诗的影响前行,被称为“新生代”、“后新诗潮”、“后崛起”等。 二、美学特征 (一)在诗歌内容上,恢复了“自我表现”的尊严和地位。 1、表达对生活富有个性的思考。 他们在十年浩劫那不正常的岁月里,曾经受过盲从的惩罚,有过被欺骗的教训,大都走过狂热、迷惘、觉醒的苦难历程,严峻的生活使他们的头脑变得清醒起来,成了对生活冷静辨别和独立判断的思考方式。
他们根据切身感受,对于刚刚过去的“文革”以及运的历史负累,大都采取了批判审视的态度。对一切阻碍祖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旧事物具有义正辞严的批判锋芒。 例:《祖国啊,我》,《回答》,江河《纪念碑》、顾城《眨眼》 当朦胧诗人的视线转向现实生活的时候,他们热切地呼噢民主,呼唤改革,使命感、责任感强烈。 例:《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也是一切》 同西方现代派的许多诗人不同,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并没有泯灭他们对生活的渴望,而是使他们更执著地追求光明,并没有拉大他们和社会人群的距离,而是使他们更加贴近祖国和人民。 2、“自我表现”的恢复,还表现在许多个我性的题材也走进了诗歌的创作领域。 诗歌是最高于个性的创作,诗人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只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理应都是诗歌表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