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共出动兵力103000人,阵亡官兵56480人;1943年至1944年,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阵亡18000人,歼敌48000人;1944年,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发起反攻,阵亡61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滇缅作战,最终以打通滇缅公路,驻印军和远征军的胜利会师而结束。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收复河山,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热血男儿,永远长眠在滇西的高山峡谷之间,把自己的生命洒在了异国的土地,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绝,甘死如饴,瘞中有癀,名勒丰碑,凛凛大义,昭示来兹”,松山战役中阵亡的7000多第八军将士纪念碑底座上的这段掷地有声的铭词,不正是这些好男儿的真实写照吗?
感伤之后是气愤,气愤的想骂人。
在云南的保山、腾冲等地,至今仍然健在的老兵已经不足300位了,他们很多都是外省籍的人,现在散落在滇西各地,大多贫病交加,晚景凄凉。采访中,这些老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除了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和弟兄时伤心的泪水盈眶,从不像任何人抱怨什么,在记者问道他们现在的想法时,其中的一位就说了这么一句——“我对得起国家”。
可是我要问,国家对得起他们吗?二战中,牺牲在印度和缅甸的英国士兵15000多人,英国政府为他们修建了非常漂亮的陵园,除了找到遗骨的7000多人被安葬在地下外,其余殉国将士的名字一个不拉的刻在石碑上,供人瞻仰;日本鬼子在战后的六七年代,也在缅甸作战区修建了大量的慰灵塔和墓碑,甚至连牺牲的八匹战马都建碑,每年到这里祭奠——反观我们呢,别说普通的士兵,就连牺牲在滇缅战场上的将军们都没有容身之地。研究远征军历史的一位专家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位在腾冲的远征军老兵在文革中被吊在树上,要求他承认腾冲是我们打下来的,不是国民党打下来的地方,而这个老兵坚决不承认,哀求声中,不停的喃喃自语:这是国军打下来的,国军打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