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遮音乐可以把人心唱软。听他的音乐“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懈倦,音声不坏,诸天欢喜”。他就这样“弦歌于石室,请开甘露之初门”,佛法开始弘扬于天下。不仅如此,佛还发现音乐可以帮助佛法进行广泛的传播,于是广求天下好音者,于是伎乐天便大量出现在佛国世界里。
佛教音乐的魅力远远不止写在佛经里的传说,“南天竺”“望月婆罗门”是当年在唐朝非常著名的曲调,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它所受到的印度和佛教的影响,而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实际上就是改编于《婆罗门曲》。
而那些亡佚于历史烟尘中的曲式、乐器、乐队都活在龟兹的壁画中。
管和弦,器乐的两种最重要的形式,在龟兹石窟群的壁画上都有反映。克孜尔第100
窟在主室的左、右、前三壁绘出庞大的天宫伎乐图,这是由
52
身伎乐组成的罕见而庞大的乐队。这幅壁画上的乐器十分庞杂,五弦琵琶、四弦琵琶、排箫、阮咸、横笛、荜篥、竖笛、竖箜篌、卧箜篌、答腊鼓、铜钹等等,这些乐器有来自印度的、西亚的、中原的和龟兹本地的,可以说是世界乐器大汇集。
龟兹石窟群里的伎乐天最常手持的乐器是竖箜篌、五弦琵琶和四弦曲颈琵琶。竖箜篌发源于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或者古代亚述,完善于波斯萨珊王朝;琵琶来自于印度,是五根弦的;曲颈琵琶发源于两河流域,为四根弦。这三种乐器都通过龟兹进入并影响了中国。曲颈琵琶的颈在向东传播中慢慢变直了,比较龟兹和敦煌的琵琶就会发现,其弯曲程度已经大大不同。五弦琵琶已在中国失传,世界上最后的一把五弦琵琶的仿制品如今保留在日本的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