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迟到的方案,说明克服“官僚主义”的关键,在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人民有感情,有条件能解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解决,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人民缺乏感情,在困难问题面前,就会推诿、扯皮,让老人扫了年,也找不到清扫桥的途径和方法。这年,老人清扫桥面的同时,扫了年官僚主义,无疑是群众路线教育的好教材。窦珍志愿扫桥,其实清扫的是道德滑坡
窦珍老人编了顺口溜:“分文不取,工具自理;清扫大桥,锻炼身体;生命不息,守桥不止。”打扫天桥时,他把它当做小曲哼着,呈现一派快乐的心态。翠林社区居民及大桥行人提及窦珍老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社区居民说:“就那扫桥的事,一天两天还行,他干了年,不为名利,谁做得到?”同住号楼的一居民记得,老人下午总爱到居民楼后的健身器材区域锻炼。“他自己编了一套养生操,还教我们做。”居民介绍,老人脾气好,对谁都和气,有居民叫他“扫桥爷爷”,“他常跟我说吃黄豆好,有一天,自己焖了一锅黄豆,给我端了一碗。”今年月份,子女送他到敬老院,敬老院条件好,但窦珍还是会找各种理由从敬老院跑回家,“一会儿说买扫帚,一会儿说买帽子,我们都知道他惦记着那座桥。”闻讯老人的翠林社区的居民说:“没了他,你看这桥三两天后会脏成什么样。
”窦珍老人的事迹,不仅受到居民的赞扬,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右安门街道评他为“志愿者之星”,丰台区评他为“丰台区好人”。这些殊荣是窦珍岁以后荣获的,面对老人在风风雨雨、寒来暑往清扫大桥的情景,人们在感叹和赞赏之余,真正行动起来接过老人的扫帚完成老人的心愿却没有一人,政府在发奖状同时并未安排专人负责清扫桥面。这只能说明,道德滑坡到了麻木的程度,除了感叹和赞赏,谁也没有去做“窦珍式”的人。领导者除了发奖状,连扫桥的工作都安排不下去,不能不说是责任的缺失。这些说明,耄耋老人扫了年桥,一扫把一扫把清扫的是道德滑坡的问题,如今,有多人志愿者接过窦珍老人扫帚,表现了人们愿意弥补道德滑坡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