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不忘樊於期(荆轲系列 之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的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人们在感叹义士荆轲血溅秦庭壮举的同时,对于为了帮助燕太子丹完成刺秦计划而毅然决然拔剑自刎的秦将樊於期(fan wu ji)也充满了敬佩之感。
逃燕
樊於期将军的原籍是河北省保定市蠡县鲍墟乡南庄村,是秦王嬴政时期的将军。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34年,秦王政13年,赵王迁二年,秦将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再次率领秦军伐赵,从上党出发,连续攻下赵国赤丽、宜安两城;兵锋直指赵国都城邯郸。此时,为了应击秦军,赵国派出大将军李牧临危受命,李牧面对强势秦军,采取避开锋面、高筑营垒、坚守疲敌的战术,在宜安与秦军对峙。
为了打破僵局,桓齮将军留下部分士兵坚守大营,自己率领秦军主力转攻肥下(今河北晋州西),未能破城。赵将李牧发现桓齮主力部队东进以后,趁机率军攻破秦军大营,并在桓齮回援时,大破秦军,桓齮大败,只带少数人突破赵军重围,逃到燕国。桓齮将军被赵军打败、他本人又逃到燕国的消息传到秦国以后,秦王嬴政异常震怒,随即采取两条措施,并昭告天下:一,将叛将桓齮灭三族;二,对桓齮实施悬赏通缉:抓住桓齮者,赏千金,邑万户。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战国史》作者杨宽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樊於期与桓齮为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