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施蛰存仅仅推荐青年读复古怀旧《文选》和《庄子》便被鲁迅骂为“洋场恶少”,梁实秋与鲁迅观点不同,同样被后者封为“丧家的资本主义的乏走狗”。即使如此,双方也没有对簿公堂,只是以文人的方式用文字决斗,捍卫尊严。现在的所谓的名人,动不动就以名誉权受到侵犯为由对簿公堂,实在难让人心生敬意。
有人问我,如果官司输了,是否会影响以后的写作。我说,不会。一个写作者,他需要坚持一种气节,对所处时代作出符合人性的写作姿态,或不屈服与权威,或不向暴力低头,或敢于揭露事实真相。这种气节,实际上一直为中国文人所追求。
《孟子·公孙丑上》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请问老师,您老人家最善于干嘛?”
孟子说:“俺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浩然之气是个什么东东?”
孟子说:“俺也说不清楚,非要俺说说的话,我想大概是这样的气,它首先充盈在天地之间,十分浩大、十分刚强。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我大学时的老师专门研究孟子先生的“浩然之气”,毕业的时候他送了我一本十多万字的专著,回答什么叫“浩然之气”。读完之后我发现,老师跟孟子先生一样,还是不清楚什么叫“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