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http://www.toutiao.com/m50901604500/
有一种说法叫“接地气”
在老家时,偶尔会遇到这种尴尬事:老同学在一起喝酒,非要醉倒一个不可。不醉倒也得走路东倒西歪,说话颠三倒四。反正七八个人、十来个人一起聚餐,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被当“靶心”,不是你就是他。还有就是,借着酒兴,说粗话口头语,无论男女,热闹而去。有同学正儿八经地说,这叫“接地气”。你不那样,就被认为“高高在上”,大家很难再跟你交往。
“接地气”的确与“高高在上”相对。这种说法好像一度很是盛行。据说是从什么小品,而且是东北什么大腕演出来的。有人说东北真正的“二人转”,是关门在炕头前演,带点黄才“接地气”。在吉林时,我看过,倒也没觉得怎么“黄”。大概这是在舞台演出,或者是我没“接地气”。另有一位导演好像也这么说:他导演的电影之所以受观众喜爱,是因为“接地气”,知道观众口味,如此这般,他每部电影都有不错的票房。
不过有人把这种“根据观众的口味”创作“适销对路”的文艺作品”叫做“投其所好”,即投老百姓的所“好”。我倒要给这种做法点个赞。因为至少是一种转变,它没有“脱离实际”或“脱离群众”,总比那些个时代,宫里太监们只讨老佛爷欢心,或者只为帝王将相们服务的好。但是倘若仅满足这种“接地气”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