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艺术生活过于寂寞,拍了部《老无所依》拿了几个奥斯卡,一战成神,从非主流的旁敲侧击到被主流所接纳加冕。好像是挺励志的一个故事,但调皮的科恩兄弟后期拍摄的作品更加反好莱坞,甚至更肆无忌惮的嘲讽起好莱坞来。用一个很非的词语就叫做“不忘初心”,不能因为给你点钱花就叫爹叫妈,忘了自己是当爹当妈的人。大家从小就开始谈理想,最后都活成了生活的奴隶。“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理想主义的光芒已经黯淡,人类不再抱着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现实问题上去。当一切都趋于平淡,人类进入了哀乐中年。 ”(王小波语)
常规的故事片总是遵循着逻辑与惯性的思维去构造。因果关系的对应,定型化的人物,狗血的情节,让人找不到一点惊喜的地方,所谓的审美在这种工业品身上失去了意义。罗素先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眼前的无非是些换汤不换药的复制品,乐趣在哪里,在那些暴露的器官上?在那些动过刀的肌肤上?在不断提升的感官刺激上?《老无所依》里没有规则的束缚或者说这种规则在恶的面前根本无须挂齿,以暴制暴失去了意义,恶就恶得沸反盈天,那么这也算是一种“和谐”。电影中规矩被残忍的践踏,正义得不到伸张,主角失去英雄光环,反派更像是电影的主角,他藐视一切的规则,无视生命的存在,像一个彻底的颠覆者,是一个极恶的代名词。当恶似乎占据了优势时,遵循规则却成了恶的报复,极具荒诞和嘲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