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化符号解读:北邙山
邙山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山连偃师、巩、孟津三县”,东西横旦四百里,海拔二百多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自东汉以来邙山就是皇帝和大臣们的身后安身之地。民间有“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之说,陶渊明也在诗中说,“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也许是邙山的魅力所在,北魏孝文帝元宏自迁都之后,也在太和二十年下诏“命代人迁洛者悉葬邙山。”
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洛阳城内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华灯初上,炊烟袅袅,站在邙山之上眺望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写照。
北邙山上列坟茔,
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
山上惟闻松柏声。——沈佺期《北邙山》
唐代诗人沈佺期七绝《北邙山》全诗虽然表现的是人生无常的传统主题,但能翻出新意,被历代评家誉为“词显意深,语近精遥”。起句以北邙山上的坟茔叙述开来,寒气逼人,但经过第二句“万古千秋对洛城”的铺排点染,令人读后深思:今天在放马纵酒享乐之人,明日不正是长眠在北邙山上的吗?面对着洛阳城中的繁华,诗人在北邙山上面对着座座坟茔时候是清醒的,发出深沉慨叹:“山上惟闻松柏声”。 孔子处在乱世浊世,故而他推崇松柏,乃以松柏之后凋比喻保持自身的节操。处于末世的宝玉也有同感,如书中宝玉所说:“松柏不敢比。连孔子都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知这两件东西高雅,不怕羞臊的才拿他混比呢”。这话虽是宝玉自谦,但松柏之坚强挺拔傲世独立来看,宝玉可以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