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亭之所以脍炙人口,还因为纳兰性德在此写过一部叫《渌水亭杂识》的笔记。此书涉猎颇广,“说书画,论瓷器,话刻石,评古钱,赞古迹”——尤其对北京当地的一些名宅古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主要者有:燕山窦十郎故居、元代海子岸的万春园、明代李东阳故居、红螺山大明寺碑、呼奴山的白云观、德胜门外的千佛寺、魏忠贤建的药王庙、什刹海的光华寺、西山资福寺、西山功德寺、怀柔县城、怀柔钓鱼台、西山君子城、西山斋堂时、西山戒台寺、大兴县题名记碑、阜城门外的宫人斜、卢沟河畔的苻氏雅集亭等。”(刘豪语)
难怪某旅游类网站要以“渌水亭”为名呢。那些年轻的网民,不满足于对北京地理的认识,仅限于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之类旅游热点,他们更渴望探求纳兰性德所描绘的那一个北京,那一个快要失传了的北京。他们更渴望重温纳兰性德的心路与足迹。或许,《渌水亭杂识》里的北京,比当代导游手册所记载的北京,要更模糊、更遥远,但也更有诱惑力。哦,康熙大帝的北京,纳兰性德的北京,如今在哪里?
玉泉山下,曾荫庇过一代才俊的渌水亭,已无影无踪。我曾沿着玉河步行,找了多次,都没找到。
而《渌水亭杂识》里评点的某些古迹,也同样消失了。
纳兰性德给我们留下的是纸上的建筑。
什刹后海北河沿的明珠宅第,曾经门庭若市,车马喧哗。纳兰性德的青少年时代,他老爹正置身于权力的巅峰;因而他本人,作为明府的大公子,算是体验够了“高干子弟”的尊贵与荣耀。他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描绘过这个钟鸣鼎食之家:“予家象近,魅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晃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太液池(什刹海)、景山,开门即见,仿佛衬托富贵气象的道具。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如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