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年为追寻黄道周生活的足迹,登上了平和大峰山上的灵通岩,在崖壁间想象古人在这里隐读的生活情景:背着几卷书,一袋米粮,在壁立的岩崖上攀援,身前是危岩千仞,身后是碧空万里,成年在灰暗的洞穴里, 昏暗的松明火光染黄了一页页的经书, 心里不禁悚然。
后来又想到,假如灵通岩也象清泉岩一样,近边有一座寺庙,几个老僧,为你鼓打着尽管极为单调的木鱼,那就是一件很有诗意的事了。和陈梧同时代的林士章、黄琮等聚集于紫薇洞中时,昏晓就都有紫薇寺的钟鼓为伴;陈梧初到清泉岩时,也带上了僧人智山;蔡新的哥哥蔡桂则与僧人衍谦为友。这里,我们似乎可以体验到过去知识分子在寻找深山寺庙隐读时的矛盾的心态和狡诘的一面。
但正是这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传统的建筑文化被完美地结合,那岩穴和寺庙便有可能成为近邻,以至连成一个建筑的单体,那些热切追求着功名的知识分子和己经看破红尘,循入空门的僧道走到了一起,共同经营着这种独特的生存空间,宗教文化汇聚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加入,承载起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王文径(已故,原漳浦县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