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的前几天里,漳浦县医院门诊大楼破土动工,推土机铲出两座大形墓葬,我们赶往现场,进行抢救性的发掘清理,首先发掘的一座是明隆庆万历间的童氏夫妻合葬墓,从第二座墓前挖出了一通雕刻精美的大型墓碑,明确刻着蔡新的官职与谥号,可惜墓室已于五十年代被盗掘一空了。比起陈梧,蔡新走得更为彻底。
文人的加入,使中国的寺庙披上了斑烂文化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载体,直到今天,我们才发现,不少寺庙因为历史名人的足迹所至而名传遐迩,某些著名的碑石题刻甚至成了寺庙的广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的寺庙成为雅俗共赏的去处。这实在是宗教利用文化宣传其教义的极高明的手段。也因为这样,《心经》,
《清泉招隐八首》等超凡脱俗,颠狂不羁的书法艺术作品,便合情合理合理出现在释家的殿堂前了。
清泉岩供奉的是如来,观音,原名为清泉庵,历来香火极盛,但岩字在闽南地区与道教和佛教的庙、寺、观、院同义,岩字可以代替所有释家或道家的建筑, 如果称建在山间的庙宇,那就更恰当,更准确了,这可能是闽南俗语中的一大雅了,在辞书中,岩字也指山洞,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有:“身直为闰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后来韩愈在《为裴相公让官表》中也写道:“伏愿博选周行,旁及岩穴”。可见岩字从唐代以后也被用来指隐居之处或隐居者了。当然, 这个岩字的新意传入闽南,只有读书人和官吏干得出来。闽南地区多山多石多石棚洞穴的地形地貌,也使岩字的这层意义有了被闽南民间广泛接受的空间。以至使这个岩字与寺庙结合得如此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