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毫不怀疑,那些针对新生事物干着假冒伪劣类似“烧号”或者以前还是大哥大年代的“抹号”蝇营狗苟勾当是对于秩序的破坏。但问题在于,这种秩序对于社会发展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事实上,国内通讯服务的性价比相对国际上而言,质次价高是众所周知的。在移动通信领域,单向收费从技术上说早已成熟(或者说国际上早已流行),但被嚷嚷了接近10年,到现在信息产业部还是直眉瞪眼死活不肯放松这个管制(这也是小灵通在中国被当成香饽饽的背景因素),即使是在各地变相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后,信息产业部也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若无睹,也不愿面对现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改变实施已久并不得人心的行业“霸王条款”。中消协点评的对消费者不平等格式条款活动里,有一次是专门针对通讯领域,但至今也没见着信息产业部方面采取了什么改正措施;而最近北京30多家报刊联合发起对霸王条款的年度评比活动中,电信领域又一次荣幸地赫然上榜。
作为国有企业,中国电信领域的商家们不遗余力地从消费者口袋里强取豪夺,凭借强势地位营造着通讯消费领域里的井喷,可谁又能说如果真是在取费方面与国际接轨,就不会导致该领域泡沫被粉碎?
这样,与其说小灵通烧号是假冒伪劣行径,不如在消费者的层面上将其看作面对行业霸权,市场自发形成的对霸权的规避与抵抗,以及对垄断行业及其利益的冲击。
通信管理部门说由于目前小灵通市场监管缺乏法律依据而暂时难以查封这种烧号业务,可同时,必须看到,入世保护期已经到头,基础电信业务对外开放已经指日可待。也许,相关法律依据还没出台,就会由于国际运营商的长驱直入而胎死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