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号在它的有生之年终于迎来了继承者,它所倡导的和平理念在国际空间站上得到了延继。由16个国家共同承担的国际空间站真正体现了和平的精神。 1988年,美国、欧空局11国、加拿大、日本14个国家在美国的倡导下签署了一项太空协议,共同建造和管理一座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当时,他们心里都明白,前面的困难是巨大的,“和平”号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不知要走多少弯路。14个国家盛邀俄罗斯参加。1993年,俄罗斯接受了邀请,带着“和平”号的技术加入其中。后来,巴西也加入其中,于是,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就有了16个国家。 国际空间站重约470吨,长88米,宽达108米,由6个实验舱组成。美国和日本各有一个,欧洲诸国有一个,其它三个都属于俄罗斯,这三个舱的技术都取自“和平”号,是“和平”号的再生。
国际空间站拥有1300立方米的工作空间。另外,还有居住舱,宇航员可身着便服,自由呼吸,除了失重,几乎保持与地球一样的生活状态。它的水电设备可以保证7个人长期居住,加拿大制造的机械臂可在桁架上移动自如地安装大型构件。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节点舱既是宇航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入口,又是仓库,第16个成员国——巴西,为空间站提供一系列研究设备。国际空间站可作为实验室,永久天文观测平台、运输中心、卫星维修厂,最终还可成为探测其它星球的中转站,多个国家的参与已使它失去了军事上的战略意义,参与的各国由对抗变为合作,它成了和平的纽带,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和平”号空间站精神的延续。 国际空间站在筹建的过程中,开始叫“阿尔发”,意为“初始”,这无疑是说国际太空技术联合的开始。后一度更名为“自由”号,又因意见不统一而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