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钚都是在杜邦公司的工厂里提炼出来的。
朝鲜战争期间,倾泄在我志愿军阵地上的美军全部炮火都是由杜邦公司提供的。1950
年,杜邦公司的年利润率为13.3
%,是该公司所获的最高年利之一。杜邦控股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利润率更高,在1950
到1952
年间,平均利润率是在付税之前相对于最繁荣的1929
年的6
倍,两年间共在军火合同上赚了55
亿美元。
在越南战争期间,杜邦家族同样获得了大丰收。与五角大楼订立合同最多的40
家公司中,杜邦家族的企业占了8
家。仅杜邦公司一家就从军火合同中转了10
亿美元,而家族各公司在总收入则在150
—170
亿美元之间。
进军化学工业:得益于政府的保驾护航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尽管美国在工业总产值上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在染料工业上仍受制于德国。当时驻美大使在给德皇的秘密电文中就曾专门从工业品的依赖性方面,分析了美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威尔逊总统坚持中立是很明智的,因为美国的染料库存已经所剩无几,一旦德国停止对美输出染料,美国与染料直接有关的企业将停工待料,这将使美国有400
万人无事可干。在这方面,德国掌握着主动权。”
1917
年美国卷入欧洲战争之后,低质染料使美国士兵大为尴尬:身穿草绿色军服的美国士兵,日晒雨淋几天后变成了灰色;庄严的“星条旗”也变得星条难辨,成了模模糊糊的一片;美国妇女们也对美国生产的染料深恶痛绝,任何鲜艳漂亮的衣服洗过两次以后就再也辨不出原来的图案和颜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