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ST慧球的奇葩行为,上交所及时将ST慧球股票停牌,继去年立案调查之后,中国证监会也再次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同一上市公司遭到监管部门的两次立案调查,这在当前的A股市场也是非常罕见的。
毫无疑问,ST慧球对抗监管,挑战市场底线的行为,必须有人为之承担责任。即使目前其相关董事、监事宣布辞职,但对于该上市公司出现的治理乱象,对于1001项奇葩议案从出台到提前泄露,其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人员是难辞其咎的。因此,辞职并不意味着能够“辞掉”应该承担的责任。
监管部门对于ST慧球再次立案调查,鉴于其违法情形严重,作出处罚将不可避免。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次ST慧球挑战市场底线,背后的责任应该是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或上市公司幕后的实际操控人,因此,对于如何进行处罚,至少笔者以为,不能将板子再次打到上市公司投资者身上。
事实上,上市公司高管违规,投资者埋单的事例并不少见,ST慧球即是其一。比如,去年9月份,由于其时的慧球科技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整改报告,且未在限期内完成本应主动落实的整改要求,因而上交所决定自去年9月13日起对慧球科技股票实施ST处理,其股票简称将变为“ST慧球”,并将转入风险警示板继续交易。受些影响,短短10个交易日内,ST慧球股票从16.25元“一气呵成”般跌至11.73元,跌幅近三成。因上市公司特别是相关高管或操控人违规,ST慧球投资者蒙受了惨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