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潜行者旧文
江绪林在昨天永远地离开了,北大三角地也早已永远地消逝了。如同已经消逝的那些北大风景一样,我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回来。我也不打算特别地悼念他,因为悼念他的人已经够多,这样对于其他的逝者是不公平的。在这个一切皆归于速朽的时代,死亡的意义也仅止于此吧。
无数经验证明,日益强烈的衰退的趋势总预示着最后的时刻将要来临……
我有幸见识过“尚有思想交流意义”的三角地。那时,北大三角地还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小广告所覆盖,也还没有咖啡、电脑、自行车一类的商业宣传。最多的是各种讲座的海报,其中以人文学科占多数,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会有五六场,这一边是唐诗宋词,那一边是存在主义;在教学楼的一片灯光中,不时会听到某位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讲声,有时两个相邻的教室,一个是禅宗玄学,另一个是康德、黑格尔,听完了这一场,还可以赶去听下一场。
最重要的,三角地还是个人发表意见的场所,你时常可以看到某位才子昨夜刚刚创作的新诗,或是某位哲人冥思苦想得出的高论,或是某位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写在几张白纸上往那儿一贴,不用担心会被撕或是覆盖。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三角地就是北大的一扇窗口,她灵魂的震颤、思想的运转随时会在这里反映出来。
可以说,三角地是北大的喉舌。
三角地最显著的变化,是在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之后。首先是各种讲座,尤其是人文学科讲座的海报急剧减少。然后是商业宣传日渐增加,甚至一年一度的“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招新活动),也逐渐脱去了学生朴素稚气的影子,变得越来越像大商场门前的促销活动。慢慢地,小广告像雨后的毒菌一样蔓延开来,威胁着业已越来越少的海报。学生张贴的海报往往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撕毁,但是对于大量张贴小广告的人,保卫部却无能为力。这种完全一边倒的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加上此时校园网开始普及,“未名”和“一塌糊涂”两个BBS相继成立,很多社团和“圈子”的活动转移到了网上,消息也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传递。于是三角地迅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就在短短几年之内变成了“严重影响校容”的垃圾广告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