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说,4,西方民主发展到今天,依然能看见《竞选州长》的影子(看看2016年美国大选之丑陋)。对利益的激烈争夺把本应该是政策和能力的竞争变成丑闻之争、比烂之争,人身攻击和抹黑成为选举的主要手段。各方都希望在最后时刻用丑闻一剑封喉,结果就是有能力的人要么不出来选,要么就折损于选举过程中。如果再加上党内初选的神圣光环,则必然导致菲永现象成为常态。
内定不审查个人历史结果比民选还滥。中国史比比皆是,还要证明吗?
他说,5,则是马克龙的个人特质。
马克龙虽然是政治素人,但他本人面目清新,从政短没有污点。尤其重要的是他脱离不得人心的社会党而独立参选之举,与传统政治人物划清了界线。这只说明马克龙是个过渡式的傀儡人物。他在国会中是孤立的。在两大党争得不分上下时,一般会让个小党新人出來维持局面,待两党合计好了再选。这种方法,往往用于赖债和战争。二战时期,法国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就是这样的史例。
他终于说出了真话:6,最后需要说的是,马克龙赢得大选对中国的影响。
在所有候选人当中,马克龙可以说是对中国最为友好的。这既和他对中国的看法有关,也和对中国的需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政治理念,也将迫使他不得不向中国靠拢。
一是马克龙本人对中国十分的欣赏和友好。他为了竞选出版的《革命》一书,对中国赞不绝口。不仅肯定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重视双方的历史资源:指出中国领导人从来没有忘记过法国是第一个和它建交的西方国家(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