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7岁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的林毅夫(原名林正谊)借助一个指南针,一件救生衣,孤身一人游过两千多米的台湾海峡来到中国大陆,为着希望参与到:对中国的统一和对中国的发展进程尽自己的力量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
林毅夫在北大潜心学习期间,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他遇到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舒尔茨。
1982年,林毅夫进入“经济学圣殿”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在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的指导下,开始了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系统学习。
1984年,林毅夫提前一年获得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和实证》被博士导师舒尔茨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当谈及1983年,林毅夫在美国求学的第二年,他的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在分别四年后于美国第一次相聚。
当《面对面》的主持人提出:你当时已经是一位两位孩子的父亲了,对于孩子的思念,那段时间我很想知道,这四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看到林毅夫脸上强忍而下的一行清泪。它令我感动、温暖、敬仰。
林毅夫说:他一直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的满足。
他说最高的幸福还是内心的平静吧。
从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林毅夫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又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这时世界银行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都向他发出了邀请,但林毅夫选择了回国:因为在中国研究问题做出的贡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