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雨》中出现的上海跑马厅,让我想到它今天已成为市中心广场的面貌;《东风雨》中出现的租界,让我想到至今依然存留在上海的不同区域的建筑风貌。西元1941年的上海,中国大部分沦陷了,上海成为“孤岛”,所谓孤岛,就是因为那些租界。日本人在对英美开战之前,还没有撕破脸,进入上海的那些各国租界,从而使得上海这个地方,具有了相对的自由,使得各国间谍在上海各显身手,从而有了《东风雨》真实的故事背景。电影的创作者又将这种真实在很多细节上还原得比较到位,影片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便流露出背后很多的历史信息,观众看到的“一”,背后就是“十”。说厚积薄发也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好,《东风雨》从整体上和细节上呈现给观众的,只是创作者根据影片需要而撷取的历史元素。每一个元素参与到电影中,是为了完成电影的功能,并没有刻意地以此为诱饵而招揽观众。
也正是这些历史元素的真实,使得电影所要表达的观念也显示出真诚。
《东风雨》开片不久有一个字幕,当一个日本国内的高层间谍被处死后,字幕提示说:几天后,在这个地方处死了佐尔格。这就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奢侈,因为,佐尔格的背后,又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历史故事,与本片似乎有关,似乎也没多大的关联。而影片就这样轻轻一句话带过了。但是,有多少观众能够察觉到创作者为了这一句话而付出的辛劳和用意?《东风雨》还顺带表现了当年在上海的一个特殊人群,即上海犹太人,虽然上海至今还有不少当年犹太人遗留的痕迹,但是,以前的中国电影很少表现这个人群。这个人群的背后又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当年犹太人在欧洲遭遇迫害的时候,中国是拯救犹太人最多的国家,所以在上海、哈尔滨等地,有了犹太人的聚集区。如今人们质问:为何欧洲其他国家当时不像中国一样拯救危急中的犹太人?没有人会回答。当年英国拯救了一批犹太儿童,允许一批犹太儿童离开被迫害的环境,寄养在英国人的家庭,而他们的父母很多最终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