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县城迁址的内情,到了“官匪一家”的地步,这个社会就分不清什么好人坏人了;别说什么主义,就是随便一个会道,振臂有一呼,我相信都会聚起一大团人……
就迁址这个本身事讲,我们还知道,省督军没有在为民国着想,而是在“养匪自重”……
换一个角度讲,用当代政治学者的眼光看,可不可以把佛坪的农工士商包括常龙的代表都请到县议会里来,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话讲,通过议会进行“斗争”,从而采用一种较文明的方式。法官枉判了,议会就免了法官,常龙也许就不致为匪。民国建立了,我想真正懂民主政治的当时或许没有几个,全国真正建立起议会的很少。有也是拥护同盟会的。任何社会都有冲突,是把冲突放在社会上(形成暴力),还是把冲突放在议会里,文明社会把冲突放在议会里,我看不失为一种上乘的选择。中国的政改不改则罢,改则必先改人大政协。议会里全是拥护共产党的,有什么作用?能减少社会冲突?我看只会增加社会冲突。这不是中国特色;萨达姆的议会,阿拉伯世界,亚洲早期一些国家,全是。这是传统,晚清新政的谘议会,全是拥清的;民国(很多地方没办起来),全是拥同盟会的;南京民国政府,全(除抗战时期外)要拥护国民党的。
稳定了吗?减少冲突了吗?在取得经济辉煌的同时,装甲车开到了街上。真改;还真要加强党的领导(我们有人还真没懂小平的意思),方期有序的进行,象成功的经济改革一样。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什么事也干不了,就会回到民国,全国一锅粥。然后又出一个蒋介石?这须要魄力……须要共识。
再细读,还有新的联想,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确过了一段好时期(也是我幸福的童年),官府、土匪一扫而光。可不久就整知识分子,就饿饭……现在的孩子看不懂焦裕禄,他问是解放前解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