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海德格尔回应了这种观点。在他看来,符号逻辑、语言分析、元语言学等等都是技术主义的产物。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这种使语言形式化、符号化、数学化和思想的程序化,都会导致语言失去其生命力而逐渐死亡。当把词凝固成一种只有单一含义的、僵硬的东西时,语言就失去其丰富性和灵活性,就再也不能表达存在的神秘性,因此而失去生命。他说:“真正的语言的生命就在于其意义的多样性。把活生生、不断变化的词变为一些僵硬的、只具有单一含义的、机械地构成符号系统就会使语言死亡,使此在凝固和荒芜。”
圣经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预言“到了末时,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增加。”
(
但以理书12
章4
节)
。在计算机与互连网的现代(第五次
信息革命)
,人们往往寄希望于计算机,希望它能解决人类语言问题,去除人类各种族的语言障碍,从而重建一座“新巴别塔”。这种希望固然美好,但似乎并不实际。延续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生命”的话题,我们发现,语言的灵魂似乎并不在语言本身,而在语言者的内心。
尽管巴别塔建不成,但是人类亦继续不断活在“巴别”(变乱)境界中,仍继续不断在建造各种不同的塔像,在“为我”、“我要”、“立碑”、“立名”的话语中挣扎。正是这种为谋己利、高举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才导致心灵的不和谐、文明的冲突与民族的分裂。所以,只有内心和谐才是一切和谐的开始。心净则国土净,心平而天下平,心安则众生安!
在这一点上,佛教和基督教是统一不二的,也是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合理性之底层结构。
看来,真正的巴别塔,是要建造在每一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