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请原谅,题目有些吸引眼球,但我好歹也算是“小鲜肉”一枚吧,在我现在还是23岁的时候,在我还没变老之前,在我还能勉强称得上这个称呼前,在大多同事也都亲昵叫我时,写了这么多潮汕美食,也就更想写写自己的厨房故事。
没工作前,我从不下厨房,那时候老妈还在给我做饭,就算我妈偶尔工作忙来不及回家做饭,也有我姐,下厨房这种事情也不会轮到我,到后来工作,一个人租房生活,发觉每天在外面吃不是办法,何时才能到头,我妈每次打电话又会叨叨“外面都是地沟油”,所以我就下厨房了。
后来就发展到现在,需要这么一个地方,需要一个小的厨房,把那些琐碎又孤独的时间串联起来,产生意义。再后来,就变成是,做饭能让自己感觉到踏实和快乐。踏实和快乐这两种纯粹的感受,如今真得已经很稀有了,一旦找到,就要尽力保护好,不让它们太快消散。
超越了充饥的实用价值后,饮食越来越多地和记忆相连,与爱有关。在那个并不太遥远的过去,时间似乎过得很慢,黑白默片般定格下来的回忆中,是放学后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
我是一个喜欢 “回家吃饭” 的人。
如果不是现在一个人在深圳工作,一个人孤独地租房,很难如此深刻地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我很感激我妈二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守护着家里厨房的那一小撮火苗,即便她每天看新闻,每天看凤凰卫视,任何的伪女权主义、方便食品,以及变得越来越快速的生活都没能摧毁我们的家庭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