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姚海鹰因发表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事件的调查》报道,惹怒了江岸区检察长,遂收到了以该检察院名义发出署有“反贪”字样询问通知书,威逼记者接受传唤(2009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万般无奈之下,姚海鹰在网上发帖求助,在网民们沸沸扬扬的议论声中,很快引起了中宣部及最高检的重视,终于“拨乱反正”,引发各大新闻媒体连日来竞相报道。
《安徽经济报》原亳州记者站长李远红因质疑兴邦公司老总吴尚澧驾奔驰车撞死行人涉嫌找小车司机顶罪及官员受贿,误中“钓鱼”圈套,沦为“记者敲诈案”阶下囚,致使吴尚澧有机会演绎泛滥全国的“兴邦非法集资”惊天骗局!
(记者权益谁维护:最可怕的是官员享有“法外治权”)
姚海鹰是不幸的,但相对记者李远红却要幸运得多——
首先,
尽管后来姚海鹰所在的《长江商报》社态度上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但毕竟前期没有被权势所吓倒,有关主要领导敢于为记者撑腰。当关系到自己命运的灾难突从天降而一时又不知所措的那一刻,作为一名记者唯一的依靠可能就是指望他所在的报社能切实为他做主。同样的境遇,然而李远红所在的《安徽经济报》社,只能让人感到心寒—— 当得知已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四处抓捕的那一刻,倾刻间,李远红感到天像隆然塌下了一般,此时此刻,他才恍然大悟,就在他给对手设下圈套的同时,对手也给他布下了陷阱。当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将“故设圈套”调查采访“吴尚澧奔驰车撞死行人王进秋涉嫌找小车司机顶罪及与公安机关行贿受贿”的这件事向有关方面反映、澄清。很快他便从惊慌恐惧中定下神来,一面将事情简要经过,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发给报社总编马顺生,一面发给亳州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纪委、检察院和法院的有关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