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三言》、《二拍》之类明清小说有一套子:结尾总要添上一个道德教训。仿此,敝人也想为常艳的故事添加一个道德教训,那就是:人要知足,要遏制过分欲望。这当然是陈词滥调,但敝人以为很多陈词滥调实为永恒真理。“知足常乐”,人人都会说,但有多少人明白其深意所在呢?窃以为,知足常乐揭示的是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有尊严地活在世上必须守着一个度,不能觊觎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否则就难免发生有损自己人格乃至自我毁灭之事。窃以为,当今中国社会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如果个人懂得知足安份,绝大多数人还是可以保有一个有尊严地活着的空间的。比如,常艳如果博士毕业后回到山西师大安心地在那里工作,哪怕一辈子只是混个副教授退休(多半不只如此),一定可以做个体体面面的人。常艳的“悲剧”显然源于一个贪字,不甘在山西过一辈子相夫教子的生活,非要到北京这个早已挤得一塌糊涂的地方来“搞学术”。
但她又没有别的资本,只能靠女人的原始本钱,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易传》有“乐天知命”说,老百姓有“安分”“认命”说,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不是你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得到的。(我讲的不是儒家“有所为有所不为”,那是另一个问题,讲的是即使就你能得到的东西而言,你因为坚持原则有时也要舍弃。)哪怕是在一个非常公平的社会中,你拼尽全力能够体面地得到的东西也有一个限度。对此,无论高兴与否,你必须接受下来,否则你就难免陷入丢人现眼乃至自我毁灭的境地。这是必备的生活智慧之一,懂得这一点才是真正的聪明。常艳的笨最终表现在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要把“反抗不公”与我所谓不知命安分混为一谈,常艳与反抗不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