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洎河
一个年轻而优秀的医学教授意外去世,令人遗憾;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不应该只是当作个案看待。期待随着案件二审的进行,能够明确这些疑问,寻找到善后的办法。而这,也许才是避免下一个类似悲剧出现的关键。
北京大学医学教授熊卓为,最终死在了生前从事研究的北大医院。当时抢救的主治医生,有些只是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并无行医资格。在熊卓为死亡3年之后,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北大第一医院的诊疗跟熊卓为的死亡有因果关系。(据11月3日央视报道)
尽管这一事件至今已三年,但经媒体报道后,仍给人以震撼与困惑。震撼之处在于,北大医学教授死在北大医院手术室;困惑在于,到底当事医师是否具有执业资格证,这一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行医”?
针对这一报道,11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式发表书面说明,否认医院存在“非法行医”,而《经济半小时》栏目则回应“报道完全属实,图像摆在这里,不存在任何问题。”双方各执一词,谁是谁非?民众该相信谁?无论是案件当事人还是记者,在有关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均没有查到医生执业资格的记载。而事发后北大医院却拿出了一些医生的相关证明。那么,一位医生是否具有执业资格证,民众如何才能知道?
对待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不管是各家医院,还是卫生管理部门,都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事实上,要想让民众简单准确地了解一位医生的“身份”,并不算难。
对于医院来说,确认一位医生是否具有执业资格,是首先必须把好的第一关。确认该医生有从医资格后,医院有必要在每位医生的胸牌上直接注明基本的信息,尤其是执业资格证的编号;同时,也有必要在医院的网站和门诊大厅医生的公告栏里,标明相对应的基本信息,以备患者的查询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