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等人搞宣传,隔三差五尝个鲜;
九等人做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
十等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
这几句顺口溜无疑是当时老百姓不满心态的一个绝佳表现!而这些当然是有关部门认为值得警惕和控制的!那么,《活着》中表现了什么东西让有关部门感到不妥呢?个人认为至少有这样几点:
1.当年的大食堂。到了吃饭的时间,全村人都跑到大队一起吃饭,吃一样的饭,爱吃多少吃多少。当然了,也许会有“高公民素质的公知们”会说:大队干部会贪污的!是的,本人绝不会否认这种可能,但这总比90年代以及当下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以及一些干部动辄贪污受贿数千万、数亿,然后转移到海外要好好得多吧!所以,影片中的大食堂情节无疑会助长当时人们对毛时代的怀念、更会助长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2.文革中干部春生被整。事实上,自70年代开始到80代初中期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包括电影、电视、小说等等在内的“伤痕文学”,其中本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小街》、《徐茂和他的女儿们》、《蹉跎岁月》等等……在这些作品中着重展示了文革对平民人性的摧残,以及对原本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为民做事的干部的无情迫害……还有就是好干部、大好人被打倒了不说,继任的造反派竟然也不是好东西……如此等等,这些作品当然是不会被封禁的!反而会大力宣传,以激起人们对“十年动乱”、“十年浩劫”的极度厌恶!
可是在《活着》中,没有表现平民百姓如何受到摧残,只是表现了干部春生被整,要求他好好反省、交代问题,也没有表现迫害他的人是坏人。联系90年代初的社会现实,以及《废都》里面各个顺口溜,人们也许会想:那些享有特权的干部难道不该好好反省吗?难道不该好好交代问题吗?文革那样对待干部又有什么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