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五个流浪儿钻进贵州毕节环东路的垃圾箱避寒被闷死。据目击者称5名流浪儿童均是男孩,最大的大概十三岁,最小的约七岁。据初步分析,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节市委宣传部获悉,5个死亡的男孩子年龄不等,均在10岁左右。据到过现场的目击者描述,事发垃圾箱旁边是一个拆迁工地,“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写有广告语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起来,并在里面住了好几天”。11月15日最低气温6℃,当天夜里曾下毛毛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先人的话终于在毕节得到了印证,无家可归的孩子,到处流浪,食不果腹,天当被,地做床,这只是在老电影才可能看到的景象,毕节又给我来了一次重演,感谢毕节市让我们知道了60年前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也是一个很好教育我们子女的活题材,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灿烂,更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祈祷上天,保佑天下的孩子不在痛苦中生活。
无情的天气开始冷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地方的流浪儿童,会在夜幕降临时候遭到同样的悲惨命运,我们的政府应该把救助流浪儿童当做一项迫切的民生任务来完成。毕节的孩子没有避寒的场所,只能选择垃圾桶来为自已取暖,这个时候毕节的民政部门在做什么?救助站在做什么?救助站的功能是什么?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初步分析,说孩子是“闷死”的,这样也对,怎么会说冻死了孩子?那样一些部门和领导就要负责任,要是“闷死”就是孩子自已的问题了,也就说属于意外事故,政府和领导都没有责任,这个工作真是难为下属了,为领导开脱责任还真是一个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