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的目光媒体纷至沓来到只剩两位中老年人的杨家,惨剧屋后,土坯房前,荧光闪闪,昔日孤僻冷清的荒村野社迎来了尊贵的客人。媒体在事后追逐属于本分,国家扶贫办官员的莅临可谓“精准”,还可能带来迟来的“平反昭雪”。但不管怎样,事件驱动也好、悲剧倒逼也好,总给人心理伤痕的抚慰和改变的希望。
治理权力的高度集中,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却往往办不好 “小事”。权力的“自大性”、“”自傲性“”甚至自利性有时还妨碍办“小事”,或不屑于或忽略了办“小事“”。结合一年前毕节四名儿童兄妹农药自杀的悲哀事件,可知农村弱势贫困群体、留守儿童的问题何等严重。祈望这两幕国家悲剧能为“精准扶贫”政策增加更多的动力和操作依据,激发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以及权利平等、社会救济更加深入人心。其实有些社会机制更可能在社会福利、救济救助以及共同富裕领域发挥及时、灵活、高效、持续等“精准”效用,比如多元化社会建设、基层自治体系、公民意识培养以及市场化机制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