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署名“郑青原”者,在《人民日报》上连发五篇文章,谈的都是国家大事,口气也很高屋建瓴,颇有大王之风。似乎是怕人们对于郑青原的真实身份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领会种种现象所“暗示‘郑青原’这个署名的不一般”,也为了解开“广大读者的好奇”,《北京晨报》随后特意刊出署名肖勇的文章《人民日报“郑青原”是谁》,告诉我们“这是比‘仲祖文’、‘任仲平’更高级别的化名或谐音,……这个‘郑青原’系列文章是政治局级别的舆论导向,他是中央政治局形成的观点,以适应媒体形式和其他的需要,化名署名,对全党进行的思想意识的澄清,统一意志的强调的鸿篇巨制。”
原来如此。
老王对“政治局级别”的文章自然是很重视,虽然其后也有一些网友就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与商榷——呵呵,公民与“政治局级别”对话,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但是老王现在还没有学习领会好,所以还写不出深刻的学习心得。至于是不是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现在还说不好。不过如果所有的讨论不建立在说真话的基础上,那么老王是不会参加的。因为这太傻,老王不是堂·吉珂德,还没有和风车作战的兴趣。
但是就有一个希望,也是建议,给郑青原及所有化名写大块严肃文章的领导,那就是:请实名制。
如果是个人文章,那就署个人的名好了。如果是集体创作,那就署集体的名好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作者身份清楚。也就无须让人猜测“仲祖文”是谁,“任仲平”是谁,也就无须肖勇先生专门写出一篇释疑的专文。可是,肖勇先生又是谁呢?难道这种猜謎和解谜是“适应媒体形式和其他的需要”么?是什么需要呢?柔软身段乎?故弄玄虚乎?我不得其解也。何如亮明身份,是组织的意见就以组织的身份出场好了,是个人的看法就以个人的真名上阵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