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式的原罪感要不得
文/阳子居
杨绛以105之高龄去世,令人艳羡。国人以死者为大,所以人一旦死了就要上尊号使劲鼓吹。杨绛可以吹的地方是不少的。今天我则想表达一下一直以来的看法。
想当初余杰黑杨绛夫妇,认为他俩油滑没有担当,刻毒少具温情。但是自从看了杨绛的《将饮茶》中关于文革的记录(“丙午丁未年纪事“),我的印象却正好同北大才子相反:杨绛是敏锐而且富有温情的。她的乌云金边之说让我看到了老太太的善意,对于人性的善意。那些监管们被叫做“披着狼皮的羊”。后来给学生讲《老王》,更有这种感觉。她的视角是犀利而且独到的。老王这个人力车夫没能加入组织,是个被遗弃的单干户,而且由于眼部的残疾还招来人们的闲言碎语。这个孤独贫穷的可怜人却在历次运动中关心着杨绛夫妇。解放了,这个可怜的劳动人民的生存境况却每下愈况了,这里难道没有锋芒吗?自己受苦受难,却还时时挂念落难的杨绛夫妇,这里自然充溢着温暖。
然而,接下来杨绛却发表了一个我难以接受的带着强烈价值判断的观点。她说,她对老王有些愧怍,这是“一个多吃多占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