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我们安顿好行李之后,支书就陪着我们坐到了东屋的炕上,招呼他的婆娘端茶、上点心。这时,我们才仔细地打量起支书来。年龄约在四十五、六岁,白色的上衣打着二层补丁,皱纹布满了额头和眼角,灰土色的脸没有光泽,两条腿收拢在腹前,膝盖顶着下巴,一根二尺长的烟袋杆挑着一个桃核大的烟袋锅,透过一眨一眨的红光,散发出浓浓的旱烟味儿。支书操着重重的青海方言说,“娃儿们,咱们村条件不好。缺水,庄稼没多少收成。”他停了停,抽了两口烟接着说“你们交的粮票,到县粮店只能按规定买20%的细粮,其他都是青稞面,要能吃得下去,才能去地里干活!”然后,他的目光在我们三个人的身上注视了好一会儿,起初我们只是怔怔地听着,看见他凝视的目光之后才明白,他这是在告诫我们要准备吃青稞面了。
因为这次来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又是支书在非常郑重其事地做交待,我们仨赶紧向书记表决心,“我们知青就是要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说着,支书的婆娘端来了茶和叫做点心的白面“锅馈”(青海农村一种特制的大饼,厚约七、八公分,直径约20公分,很硬但是很有咬头,所以吃起来也很香)。茶,是伏茶加盐煮开的,正好配着无糖的锅馈,连菜带饭都齐备了。
因为主人一直没动手拿饼吃,我们每人掰了一小块,也再没好意思继续吃,主人也没廉让。过了一会儿,正餐端上来了,是一种叫做“巴路”的两合面面片,面片里还加了些土豆片、白菜丝、青、红萝卜丁,每人一大碗,没有炒菜,没有咸菜,唯一的调料是精盐、醋和油泼辣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