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这篇文章影响很大。
李:
文章写好后交给学校,当时就是为了提职称。后来职称通过了。校党委书记鼓励我们向外面投稿,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刊物,于是我就投给了《历史研究》。当时我什么信都没写,文章也没有挂号,卷起来作为平信寄过去了,想编辑部能收到就收到,收不到就拉倒,自己也不太自信,搞不清楚这篇文章有什么价值。不久,就收到了编辑部的回信,说文章太长了,问是不是能砍掉一些,因为文章将近4万字。哎呀,我写这篇文章用了半个月,修改和压缩则用了一个半月。编辑部要求压缩到23000字,我改成了23200字。寄去后不久,上面派我去参加一个会议,于是我就到了北京。我先去见了向达先生,因为他是我研究生时候的导师。向达先生说我的文章写得不错,我问先生怎么知道啊。向先生说,有一天,侯外庐先生到历史所二所开会,二所即现在的历史所,当时属于中国科学院。
当时一所是侯外庐当所长,二所也是侯外庐当所长,三所是范文澜当所长。郭沫若
先生很少来开会,他忙得很。一二所常常合在一起开会,由侯先生主持。向先生说,侯先生一般平时来得很早,从来不迟到,但那天侯先生迟到了一刻钟还多。侯先生来到后赶忙说,对不起、对不起,今天我迟到了,因为我修改一篇文章,我对那篇文章很感兴趣,一口气把那篇文章看完,结果就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