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本报寻找最美支援甘肃建设者热线4286666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来电,记者随即赶往孙爷爷家中了解这个援建甘肃的感人故事。已经85岁高龄的孙维成老先生,不仅是当时迁兰“文龙理发店”的老员工,也是当年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他回忆说:“1956年年底,当时我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为了支援大西北的经济建设跟随单位从上海迁到兰州,我们理发店一共12个人,连同所有理发设备都是从上海带来的。从上海到兰州先乘火车到西安,再转乘西安发往兰州的汽车,经过近4天4夜的旅途才到达兰州。记得刚到兰州后,一同从上海来的一个小姑娘,下车后踏上没过脚面的尘土,看到光秃秃的荒山,当场就哭起了鼻子,引起了同行年轻人的逗笑。”
当时兰州最繁华的街道上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商店,人们的衣着是以蓝灰为主色调的“中山装,大多数街道没有用柏油铺路,有些路上的尘土能盖过人的脚面。随着“信大祥绸布店”“红花服装店”“美高皮鞋店”等企业落户兰州,商店橱窗里展示的服装和上海来兰人员穿的“新式服装”,的确让兰州人大开眼界。每当这些从上海来的年轻人穿着新潮的服装走在大街上,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记得1956年理发店迁到兰州时,店铺就选择在天水路十字附近,1957年1月份开业,收费也很低,理一个男式发型才收0.35元,女士烫发相对较高。生意特别好的理发店每天晚上12时才能关门。在男士当中,“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