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在书写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一是部学员不善言辞,沟通起来有较大困难;二是一些学员已经习惯了事迹报告会的风格,一开口就不自觉地回到了事迹材料里的内容;三是在阅读完他们的文稿后,二十多篇文稿中能达到我预期基本水平的不超过五篇。
此前的第一辑《中国劳模口述史》由我独立完成,如今的第二、三两辑是由我和吴麟协调分工、合作完成。我直接为劳模班学员授课,与他们有多次实际接触,主要扮演着“传道者”、现场“聆听者”及流程“组织者”的角色。吴麟博士则更多是担负“编辑者”、后台“聆听者”及事实“核查者”的角色——首先深入地细读劳模们的事迹材料,列出个性化的访谈提纲;然后反复研读他们的文稿,针对结构、文字、逻辑等一一提出修改建议;最终确认文本材料的准确性和风格的统一。
我们从家庭情况、教育经历、职业生涯、荣誉激励、大学生活、理念思考六个方面,基本为书中每一位
劳模都“量身定制”了千余字的访谈提纲。在打磨文稿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和劳模们沟通,寻求共同努力实现下述目标——真实、平实、讲故事,有逻辑、有细节。一方面,要弘扬劳模精神,呈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一方面,要尽量地接地气,呈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