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短工的日子,从1986年开始持续了近10年。在工作和生活都安稳下来后,从小爱好写作的陈九才又重拾笔墨。
刚开始,他尝试用英文写作,却总是感觉情绪表达不能尽兴,10年来独在异乡的经历和孤独感受,又让他十分渴望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当你真孤独时,也许是本能使然,视野便一下打开了,心灵雷达的搜索范围顷刻间扩展,很多过去被忽略的存在呼地涌入心怀,生动柔软。”
因此,陈九决定改用母语
中文,创作海外华人的故事
。“生活经验多了,遇到的人和事多了,写作和自信的来源就有了。”陈九说。
《老史与海》由此诞生。那是在陈九打工的生涯中,让他难以忘怀的一次出海经历。他以这次经历和感受为基础,创作了这部后来获得百花文学奖
的小说。
陈九认为,在中国的文学种类中,还缺乏海洋符号、蓝色坐标。想要填补这个空白,是他决定写一部海洋文化作品的主要原因,“或许这也是能获得百花奖的原因之一。”陈九笑着说。
业余时间,陈九笔耕不辍。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多年来雷打不动。继《老史与海》之后,他陆续创作了小说集《纽约有个田翠莲》《挫指柔》;散文集《纽约第三只眼》《曼哈顿的中国大咖》《活着,就要热气腾腾》,以及诗集《漂泊有时很美》等。他的作品曾获第14届百花文学奖、第4届《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及首届中山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