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和母亲 摄于1952年
细究起来,我说说唱唱的基因还是从母亲那里来的。母亲是一名农村妇女,嫁到城里来以后,对新社会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我记得大概一两岁的时候,母亲就爱唱“王大妈要和平,要呀么要和平”,当年广为传唱的一首抗美援朝歌曲。父亲这边呢,特别喜欢古代文学。他在家里教我接触的就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但他不教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郑卫之风。
1987年,姜昆和父亲练书法
我家旁边挨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父亲对人艺历史剧特别感兴趣,《武则天》《蔡文姬》《曹操》这些话剧,经常带我去看。小时候,让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大幕拉开那一瞬间,马上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要呈现在面前了。而最悲伤的时刻,则是演员们出来谢幕,大幕拉上以后,接下来我就又回到贫困的现实生活中,十分失落。一边是戏,那么真切。一边是生活,却让我想要摆脱。
第一次“触电”,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白求恩》剧组来少年宫挑演员,那时我已经在灯市口中学上初一了。话剧组推荐我去面试,见了一面被选上,当时以为可了不得了。电影中我饰演一个晋察冀边区警卫员,在片场拍了15天,之后回家等信儿。结果看到成片后,我足足一个月没出屋。放学回家就往床上一躺,哪也不去,觉得丢不起这人,拍了15天才给了我一个镜头(笑),喊了一句,一转身,就露了一个后脑勺,别的都剪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