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这段历史以“契丹肇兴”“因俗而治”“开放交融”“崇释尚儒”“视死如生”“消亡之谜”“女真崛起”7个故事,来揭开契丹的神秘面纱。考古学专家、学者对大型墓葬、重点文物的解读,贯穿于整个展览之中,通过这条隐形线索表达,给予观众对契丹民族一个公正客观的认识。
2018年,《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大奖。
《大辽契丹》展厅中陈列的大辽墓葬中出土的丝制品。新华网徐梅摄
思考契丹:多元
和包容
的民族
郑承燕说,契丹辽文化上承李唐,下启金元,中交北宋,南北交融,兼通西域,呈现出“胡汉和谐建中华,兼容并蓄一枝花”的态势,奠定了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万风而归于一元”的文化基础。
多元
和包容
是2020年世界博物馆
日的主题。郑承燕讲,契丹民族在多元与包容上体现尤为明显。
她介绍,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不断融合与汇聚,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包容性,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也成为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契丹这场穿越千年的不期对视,是对契丹历史的一次系统解读,也是文物研究者们从业情怀的真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