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网呼和浩特5月18日电(徐梅)国宝会说话,文物有语言。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策展人郑承燕,运用文物语言揭秘了大辽契丹的生死存亡过程,讲述
了一千多年前神秘的契丹故事。
《大辽契丹》策展人郑承燕。新华
网徐梅摄
遇见契丹: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郑承燕说,自己与契丹这场穿越千年的对视,是一种相遇。
契丹发源于现今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立国200余年,先后灭亡后唐、后晋,吞并燕云,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达到鼎盛。
郑承燕介绍,契丹人在兴起、发展、强盛和消亡过程中,不断与农耕民族和其他游牧民族进行碰撞交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对于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作用并神秘消失的契丹民族,郑承燕一直怀有极大的兴趣,解密契丹故事的种子种在心里。
陈国公主墓、宝山辽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辽墓、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相继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辽代文物。如何将这些文物展示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朝,在郑承燕的策划下,《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