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做出元件后,现有的试验环境就无法满足我们开展较大规模的试验要求,需要去“前方”进一步试验。
我们所说的“前方”,就是青海221基地。1963年3月,我们抵达基地。有一个碉堡供我们做试验工作,还有一个砖瓦房,以前是青海驻地领导住的。为了照顾我们科研人员,领导们搬出来住帐篷,把房子让给我们住,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援原子弹研制工作。
到了青海后,我们就在实验部做爆轰测试,另外还有人负责做核测试。刚到草原时只有我们一个室做爆轰试验,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分成了三个室。我当时是二室主任。元件模型做出来了,但真正要能实现应用的话,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检验。另一方面,还要验证这么多元件组合后的效果,看能否达到内爆型的波形需要。这些试验规模比较大,做起来很费时间。另外,要把这些元件组合在一起,还需要结构件,还要验证结构件在爆轰波影响下作用如何。
所以,在青海基地的日子,我们始终在做试验,从模拟试验一直做到最后的检验性试验,而且试验规模从1:2放大成了1:1,更考验元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量更大、难度更高。
陪同环保专家到基地,介绍爆轰试验场(右一为陈常宜)
第一个元件,我们整整摸索了一年,改进了几百次
之前,中国从来没有爆轰试验方面的研究,也没有人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连炸药什么样、雷管什么样都没有见过,大家只能从零开始,边学边干边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