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的发轫与流行,既与英国社会史学提倡的“自下而上”的史学转型有关,同时也得益于现代设备和数字技术为我们带来的种种研究便利。口述史对传统史学的颠覆和修正,体现在为长久以来被排斥在正统历史叙述之外的普通民众带来了有意义的叙事空间。他们的体验得以补充和修正传统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也提供了一种表达个体意见、感受乃至不满的渠道。宽泛地说,新中国前期“忆苦思甜”或者编撰“新四史”的实践,都能被称作口述历史的一种尝试。
生命历程的概念源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曼海姆将经历同一历史事件的群体做“代单位”的处理、《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对生活史和生命历程概念的引入,都成为生命历程传统的学术资源。在埃尔德《大萧条的孩子们》这一里程碑性的著作中,这个传统得到发扬。埃尔德将“生命历程”界定为“一种社会界定的并按年龄分级的事件和角色模式,这种模式受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迁的影响”。他对生于大萧条期间孩子们生命历程的纵向研究,考察了个人生涯和历史在特定社会中的交织。在生命历程分析中,“转折点”和“轨迹”两个概念分别表示重大事件导致的人生转折以及这种转折带来的持久影响。例如,支援三线建设或者恢复高考都属于对生命历程造成重大影响的转折事件,而亲历者之后的人生就因为这些事件的持续作用而重新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