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九江,1998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位记者在齐膝深的洪水中,一边行进,一边用手机向报社口述了8段现场消息,后方编辑合成《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成了九江决堤后见诸媒体的第一篇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一位微博用户评价,这则简讯完全可以当作如今的微博直播来看,“文字精炼,事实清楚,没有一个字的废话”。
为了这则简讯,记者涉险上了长江大堤。那是真正的“逆行”,只不过当时记者说的是:“出现重大险情,对新闻工作者的最低标准是及时发稿。”
或许有人会问,派记者去采访调查,人力和差旅成本不低,最后可能一无所获。机器抓取、机器人写作不香吗?
但,《中国青年报》一直坚持在做的是,到现场寻找事实!
“不讨好读者,不迎合情绪,只提供事实”,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的这个特点,你喜欢吗?
坦率地说,做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报》是后来者,恐怕每一个版本都存在各种问题和漏洞,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内容形态,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用户可以“狠狠”地给出实事求是的评分,督促它的升级。
当然,它的优势也比较突出:背靠一家具有较强采编力量的新闻机构,新闻界的国家队、舆论场的压舱石之一。
如今,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刚刚改版,但在坚持团中央机关报基本职责定位和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不讨好读者,不迎合情绪,只提供事实”的特点始终坚守,欢迎你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