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民族复兴的豪情在海外留学生心中益发激荡。
留学生活激发我报效祖国的心
上世纪30年代,父亲只身从山东威海来到香港当警察,1954年,我出生于香港。当时父亲收入微薄,我们虽住在警察宿舍,但根据规定,父亲退休时我们得搬出警察宿舍。为了帮补家计,母亲发动一家人穿塑料花赚钱,我从小就帮着家里买菜和送货。
一家人夜以继日地苦干,每天做十几小时,每月可赚300多元,一分一毫都存入银行,待父亲退休时,退休金加上我们穿胶花赚来的钱,终于够我们在市区西环买一套约40平方米的小单位。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香港理工学院,当时身边许多同学都选择热门专业,我却另辟蹊径,选了建筑测量专业,这个“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专业在我看来,非常有趣。
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地产业正在蓬勃发展。那时的我未曾想到,这个专业从此与我相伴,成为我往后事业的起点。
大学毕业后,我计划出国深造,当时有几所英国大学录取我。其中一所能让我直读二年级,两年后毕业。另一所则要由一年级读起,三年毕业。若读两年,我可为家庭省下不少费用,还可快点回港工作赚钱。但考虑再三,我还是选择了读三年的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因为那里有我喜欢的专业:欧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