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心,优化领导干部队伍
党的“十二大”后,全国从上到下展开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四化”改革(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相从智也是在这个时候,从运城地委副秘书长走上了稷山县委书记的领导岗位。
▲稷山县委办公地旧貌
相从智一上任就面对这样一个现状:稷山县曾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派性严重,干部老化,干部群众中矛盾重重,先后有3任县委书记在任上落马,全县上下士气低迷。思想没有调顺,什么工作都没办法很好地开展下去。
为此,县委先抓整顿干部队伍,消除资产阶级派性,使干部群众团结起来搞改革、促发展。 通过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清理“三种人”,实现了干部队伍团结。然后对全县乡镇和科局级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择优任命。为了调动班子的积极性,县委征得地委领导同意,大胆实行了正副职分开选拔、可以相互选择、自由组合的创新办法。这样一来,稷山县干部队伍很快走上正轨,焕发了生气,为全县安定团结奠定了基础。
开放引资,为经济发展蓄力
稷山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当时全县只有化肥厂、铁厂和棉织厂,且生意很不景气。为了解决“无工不富”的问题,1984年,县委派人四处引资25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其中从江苏江县引进200多万元,用83万元在稷山铁厂新建了一座13立方米的炼铁炉;其余的搞了一个22伏变电站,一个炼焦厂,还兴建了一座90万吨的洗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