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回忆。在80年代,我们都是文学青年,有个文学梦。那时候我们在学校,每个班好像都办点刊物。现在在农村居然也有这样的文化需求,而且坚持办到现在,有四五家,我觉得文化的需求可能是导致这个地方经济腾飞的一个很重要的保障。
濮院在这几十年的历史当中,它的表现很多有原生性,它建起了世界性的羊毛衫市场,你说是因为文学的感召吗?当然不一定就能这么下结论,可是这个刊物在当地的影响一定是很大的。因为有了这样一群热爱文学的人,有想创造精神净土的人,他们在这儿同样创造了经济发展的神话。
想到这儿,我就很关注这个题材。所以我们讨论之后,大家也是异口同声想把这段历史给它再展示一下。
先确定了这么两个方向的题材,当然还有别的选择。《桐乡往事》就作为了我们“全民影像”的一个开篇。
《桐乡往事》截图
如何表现得不枯燥
在桐乡工作的这几年,让我接触了县一级的人和事儿,我感觉每个地方都有值得记录的内容。我们要用我们的手艺也好,我们的工作这方面条件,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如何表现得不枯燥”,其实是很需要技术的。这种口述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使用的一种语言,其实很难在屏幕上出现。以往都是段落型的口述,是一个大纪录片的段落。完全靠口述支撑一个纪录片的全部,我们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