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爸爸妈妈少言寡语,宝宝就会缺乏学习语言的环境。
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的要求过高,宝宝发音一出错就要立即改正,总是不断催促,宝宝就会慢慢害怕说话,语言表达的欲望就会被抑制。
爸爸妈妈说话过快、过长、过于复杂,宝宝总是很难模仿,也会慢慢放弃。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照顾太“无微不至”,常常在宝宝发出需求前就已经满足或总替宝宝表达需要。长此以往,宝宝就会习惯不再表达需求,说话没了动机,自然也就说得少了。
爸爸妈妈包办宝宝的一切,不仅会使宝宝说话少,以后无论做什么事宝宝也都会习惯让爸爸妈妈做,性格也会变得脆弱、任性。
男孩说话早好还是晚好
有父母为孩子说话早而骄傲自豪,有父母因为孩子会说话稍晚而着急不安。我能理解那些骄傲的父母,也会安慰那些不安的父母——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稍早稍晚都是正常的。曾听到朋友安慰那些不安的母亲:说话晚的孩子更聪明。当时不以为意,以为只是一句善意的安慰罢了。最近学习育儿书籍,尤其是对语言有了一点认识后,觉得这个论断还是有点道理的:说话晚更利于孩子的发育。
我们先来看一个语言描述的例子。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70、80小学时读的课文《桂林山水》这样描绘桂林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描绘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