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胭脂文化
中国古代胭脂文化,胭脂,也称腮红,属于美容化妆品。胭脂自古代以来就是一种十分受女性喜爱的化妆用品,其本身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胭脂文化内容分享。
中国古代胭脂文化1
胭脂的由来历史非常悠久,有关起始时间,古书记载不一。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古时候胭脂的原料主要为红蓝花。
红蓝花也被称为黄蓝、红花,是从匈奴传到我国的。汉代开始,汉、匈之间有很多次【军】事战争,比如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的反击。再如光武帝建武廿四年,驻牧于南边的匈奴日逐王比率众到王原塞归附。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吏与民众间的来往增多,为汉、匈两民族文化习俗的沟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大路。“胭脂”的制作以及推广,就是在这种大交流的历史背景下,慢慢地由匈奴传入汉朝宫廷的。
为什么会被称为“胭脂”?
这里又有一段故事,宋《嘉祐本草》载:“红蓝色味辛温,无毒。堪作胭脂,生梁汉及西域,一名黄蓝。”在汉武帝时,红蓝花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国内,因为这种花来自焉支山,所以汉人索性称其为“焉支”。
“焉支”其实是胡语音译,最后为了写作方便,才改为“胭脂”的。在汉代,红蓝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及美容化妆材料,已经广泛地进入了汉人的生活之中,妇女独爱之。
胭脂的做法还是比较简单的, 在红蓝花朵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把黄汁淘去,留下了鲜艳的红色染料。古时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还有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最后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
有了胭脂怎么能少得了水粉?
胭脂总是要和水粉搭配使用,才能相得益彰。这和现代的女生腮红前要先用粉底液或粉饼打底一样。古时候的水粉一般是铅粉或米粉两种。古代女子化妆时,一般是将妆粉和胭脂配合使用,化出各种妆容。
比如檀晕妆,化妆前就要先将胭脂和铅粉混合,使之变成粉红色。接着直接涂抹于面颊,看起来人显得庄重,文静。
还有桃花妆,首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脸颊呈现红色。整个面部的色彩丰富,额头和下颌显得娇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