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判断
不少长期服药的患者,容易把身体上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都和药物副作用联系起来,要么轻易停药,要么就不理会这些不舒服。
有的时候,药物副作用和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很难区分,比如有些降压药的副作用有头晕,然而我们血压高的时候也可能会头晕,或者血压低的时候也会头晕,那么在口服降压药的过程中出现了头晕,到底是哪种头晕呢?这时候,就应该找个血压计量一量。当然,有些副作用的鉴别不是我们自己在家里能够完成的,它可能需要专业的设备(比如抽血化验)或者专业人士判断,所以定期复诊也很重要的。
有些不适虽然感觉并不严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一些药物吃了以后出现”乏力”,很多人认为既然是生病,还吃了药,有乏力再正常不过,但其实这种乏力可能是由于低血钾导致的,如果不了解原因,不采取措施,长期下去,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 。
人体作用
如果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不敢用药,是因噎废食。我们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控制它、和它共存,而不是抗拒它、否认它、害怕它。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像ACEI类的降压药(一般叫某某普利),一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干咳,如果不能耐受的话,可以询问医生是否可以换用ARB类的降压药(一般叫某某沙坦),很多人换药后该副作用明显缓解。有些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采取手段减轻的,比如糖皮质激素能够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导致消化性溃疡风险升高,医生会给有些大剂量、长期使用激素的人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来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风险。有些药物副作用一旦出现,是应该立即停药并换药的。
注意事项
事实上,从药物的设计、研究和开发阶段,科学工作者就已经为减轻药物副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为了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将药物设计成肠溶片;比如为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将其制成胶囊;比如为了服药更方便,同时减小药物浓度的波动,将药物设计成控释片、缓释片等。
1、在医生开出药物之后,要详细了解服药方法和主要副作用,并了解清楚在用药期间应该怎样监测这些副作用。
2、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诊。
3、治疗、控制慢性疾病的药物,一般都是处方药,遵循医嘱或执业药师的用药指导,不要自诊自治,不要随意购买药品。
4、避免使用渠道不正的、不合法的药品,更不要以食品或保健品代替药品使用。